在琴音響起之際,決定投入「追求幸福之地」
但當時ODF這個新製程,在全世界都還停留在實驗室小量測試階段,離導入生產線,大量生產還有一段距離。「這是個高風險的兩難選擇,」郭振隆說,ODF的未來性十足,是必然的趨勢,但要是研發失敗了,挪用現有廠房設備的結果,奇美的產能會減少一半,生產成本增加兩倍,可能導致上百億的損失。
這是達爾文的商業文字,大都刊載在數位時代雙周、商周、PC Office、遠見等
從過去檔案目錄資料,每年平均以一億筆的數量成長,到目前擁有四億六千萬筆資料,檔案管理局如何藉由Openfind的強力搜索引擎,在龐大的國家文化資產中,創造智慧的知識寶庫?
「檔案」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,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,常會聽到有人問,某某檔案在哪裡?或是說找某某檔案來參考、把這個文件建檔,趕快歸檔等等。進入資訊數位化的時代,檔案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資料記載,在管理上,也不能把所有檔案束諸高閣,只是做靜態的資料整理。
所謂的「檔案」泛指經過分類、登錄、編號而予以典藏的文件,「檔案」是國家和人民的智慧累積,在時代的演化與進步的歷程中,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「從每年總統的文告,可以分析出國家政策的走向;從產業政策的頒佈,可以看到國家整體經濟的走向。」國家檔案管理局局長陳士伯說,檔案是文化資產,是可以再創歷史的珍貴資產。
開啟國家檔案管理的新紀元
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「檔案法」公布;九十年十一月檔案管理局正式成立,檔案法及其相關子法自九十一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,陳士伯從檔案管理局籌畫成立開始,便接下這個開啟我國新世紀檔案管理里程碑的重責大任,致力於賦予檔案管理新的生命,要能活潑多元、關懷人群、重視社會意識,做到妥善保管、典藏及開發檔案知識與價值。
要統一管理整個國家龐大的檔案,其任務之艱鉅不難想像,「檔案管理局要面對中央及地方各級機關,各式各樣數量龐雜的檔案,不僅建檔耗時,如何有效整合也是大挑戰,」陳士伯表示,過去各機關彙送的檔案目錄資料,每年平均以一億筆的數量成長,雖然九十六年以後,改以案卷層級彙送,減緩了資料成長量,但檔管局已經建立了四億六千萬筆檔案資料,他笑稱,這些檔案多到從基隆北海岸,一直排列到屏東的墾丁都排不完。
Openfind強大搜索引擎系統贏得青睞
為了尋求一個能透過網際網路,具備處理巨量資料能力,能快速回應的搜尋引擎系統,又要具有彈性,足以因應未來檔案目錄資料持續大量成長,檔案管理局對外公開徵求解決方案,吸引了國內外七、八家知名的資訊軟體業者前來挑戰。檔案管理局準備了已經建檔的兩千多萬筆資料,出了個考題,要求廠商在兩天內,完成可以進行全文檢索的搜索引擎系統。結果多家廠商不能在期限內完成,知難而退,只有網擎資訊Openfind,在一天內就完成了作業,最後贏得檔案管理局的青睞,成為檔案管理局的合作夥伴。
Openfind參與了分析、設計、開發與建置「全國檔案目錄查詢網」巨量資料搜尋引擎的各項軟、硬體系統,為檔管局建置了全文檢索所需巨量資料搜尋引擎查詢系統;配合檔案管理局應用政策,比如案卷案件二層式顯示架構、查詢條件等,調整全國檔案目錄查詢網顯示介面或系統功能,並整合檔案管理局Oracle資料庫,提供管理維護系統規劃及建置,包含檔案管理局主機房端及異地備援端系統的建置及保固。
檔案管理局檔案資訊組組長趙培因表示,檔案分為機關檔案及國家檔案,機關檔案由各機關自行管有,但會建立電子檔案目錄送檔案管理局彙整公布於網站。機關檔案保存二十五年,經鑑定具保存價值,就移轉到檔案管理局列為國家檔案,由檔案管理局將資料全部數位化,並將目錄公布於網站。民眾申請應用機關或國家檔案,都會先透過檔案管理局進行目錄檢索,因為這些檔案目錄數量龐大,如果採取傳統的資料庫查詢機制,查詢速度一定會過於緩慢,又不能因應搜尋需求,提供全文檢索功能。因此檔案管理局必須引進先進的搜索引擎系統,依目錄檢索欄位建立索引資料,來提升檔案目錄檢索查詢效率及查詢功能。
拒當「電腦盲」,也不要成為「搜索盲」
「以前有所謂的「文盲」、後來是「電腦盲」,現在則是「搜索盲」,到了數位時代,不會搜尋,就好像以前的文盲,」陳士伯笑著說,檔案資料是垃圾或是價值連城,取決於挖寶的人是否有智慧加以判斷。他說檔案管理就是知識管理,要做好檔案的知識管理,沒有一套好的搜索引擎,人類辛苦累積的珍貴的知識都形同虛設,就好像在知識的大海中航行,不僅失去方向,茫然不知所措,還會處處碰壁。
對陳士伯而言,檔案不僅是個有機的生命體,檔案與他的關係像是亦師亦友,又像是親人,陳士伯常說,檔案也有生命,管理不佳就會加速其破損,如把檔案當成「人」看待,就會更用心的保存他,給他最好的典藏維護及應用環境,開發他所蘊藏的豐富知識與智慧來服務人群。
「檔案人格化、服務戲劇化」是陳士伯為檔案管理局擬定了的服務理念,檔案管理局要善用資訊科技及典藏技術,確保國家檔案的保存維護與應用。並且藉由檔案的編輯研究出版與主題檔案展示等活動,展現生活化、多元化的檔案服務,提高民眾應用檔案的社會意識,以高科技及全方位的技術與服務,引領民眾珍視檔案資產。
二OO七年網路科技最IN的話題,恐怕非Web 2.0 及搜索引擎莫屬,Web 2.0的使用者至上及把主導權交給使用者的概念,改變了各種網路服務的型態;而搜索引擎功能不斷推陳出新,主要也是迎合網路使用者對更精確、更便利搜尋的殷切需求。
永慶房屋,e化服務的先鋒
說到e化服務,永慶房屋可說是房仲業的先鋒,永慶房屋首創房仲業第一家結合ADSL寬頻網路科技,推出「聯賣捷運系統」,全面走向e化服務,永慶房屋首創的「影音宅速配」、PDA行動仲介經紀人,都為房仲業創造了新的服務標竿,現在更升級到「超級宅速配」,再拉開與其他房仲業者e化服務的距離。
「目前一般房仲業提供的物件搜尋服務,大都以行政區域做劃分,不能準確的符合消費者的需求,」永慶房屋業務管理部協理林弘章說,以行政區域分類做搜尋,範圍太大,很難快速找到理想地點的房子。現在的消費者買房子之前大都會先鎖定特定的地點,比如消費者喜歡敦南誠品附近的生活機能,想要買附近的房子,若依照傳統的搜尋方法得輸入路名,但敦南誠品在敦化南路上,又臨接忠孝東路、仁愛路、安和路,交叉選項的條件複雜,要一一輸入地名搜尋,既費時又很難精確。
地圖式搜尋讓消費者愛不釋手
永慶房屋「超級宅速配」的「地圖式搜尋」則完全解決上述的困擾,只要用滑鼠在網頁地圖上,找到敦南誠品的位置,以目標地點為中心,圈選附近的區域,就能快速且精確的找到附近的物件,立刻看到房屋總價、屋齡、坪數等資料,當然更可以透過影音系統,「親臨」現場,看到房子的外觀、內部格局,甚至附近的街道、商圈等環境。要是消費者找到了喜愛的物件,不知屋主開的價錢合不合理,不知如何議價,永慶房屋還提供「行情搜尋」服務,可以在網頁上顯示周圍一年之內實際成交案例的成交價格,提供消費者做為議價的參考。
「當客人看到永慶房屋的服務同仁,操作這套「地圖式搜尋」系統,都忍不住要求自己操作,進行搜尋,」林弘章說,這套系統就像現在最熱門的電玩遊戲Wii,採取最直覺式的操作方法,既友善又有效率,可以觸發客人的聯想,讓客人愛不釋手,會忍不住想要自己實際操作,自己移動區域,自己搜尋地圖。
以前客人到永慶門市看電腦搜尋物件,可能待個十分、二十分鐘就出門看房子了,現在很多客人玩這套地圖搜尋系統,往往都會在門市待超過三十分鐘。林弘章說,這套系統會讓客人在搜尋過程中,刺激更多的思考,更能聚焦,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。在網路上精準的找到理想的房子,等到親自現場看屋時,就能很快做決定,省下到處奔波看房屋的時間。
在捷運路網中迅速找到首選的房子
台北捷運提供便利的交通網絡,刺激了消費者對捷運沿線房屋的需求,許多人都會選擇位於捷運沿線的房子。永慶房屋看到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,當然也推出了捷運路網地圖式的搜尋系統。林弘章表示,這套捷運地圖搜尋系統,也讓他省了很多麻煩,幫他快速找到適合全家交通需求的好房子。
林弘章本來住在新莊,上班的地點在信義路的永慶房屋大安門市,太太在中正紀念堂附近上班,娘家在永和,媽媽的家則在新莊。林弘章想找個新房子,讓太太可以方便坐捷運上班,也兼顧到可以坐捷運回新莊或永和看望爸媽的方便性。
針對這樣的需求,如果用傳統的搜尋方式,恐怕一時也找不到頭緒。林弘章就打開永慶房屋捷運網路搜尋網頁,先從家庭成員上班及住家地點看起,在這四個地點找尋捷運路網的中間點,結果在忠孝新生捷運站附近找到理想的住所。這個新
永慶房屋先前首創的「影音宅速配」,結合DV影音科技與房屋資料庫,以十三種貼近買方需求的查詢機制,呈現四十六種房屋相關資訊,以及房屋影音實景,讓消費者選屋不僅省時省力,更不受時間、空間、氣候的影響,不出門也能享受看屋、選屋的超值服務。而這套升級版的「超級宅速配」「地圖式搜尋」系統,更是在Web2.0的互動概念下,再運用網路高科技,又一次顛覆傳統仲介業經營模式,帶領仲介業界進入網路科技優質服務的嶄新境界。
最好的工業設計,就是最能貼近消費者需求的設計,這是最基本的原則,但也最難達成。一個好的設計,要能讓消費者一看到產品,就不由自主的發出「哇!」的讚嘆,讚嘆設計師竟然會想到這個使用上的需求,並應用貼心的設計,解決了消費者的問題,為消費者帶來幸福感。
「現在民眾已經逐漸習慣不走馬路,上網路了,我們現在要進一步,做到一站購足,到宅服務!」研考會主委宋餘俠回應陳俊麟的觀點表示,現在的民間企業網站都在積極推動以客為尊的貼心服務,政府網站當然也不落人後。
「我們的e政府服務,跟民間企業網站提供的服務相比,毫不遜色,」宋餘俠說,不管是便民資訊的提供、網路報稅、線上申請戶籍謄本、地籍謄本、一秒鐘快速通關報關服務,還有行政部門公文電子化等等,台灣政府的e化服務,已經具備了國際的水準,推動電子化政府服務,現在要再更上層樓的,就是整合服務,這個下一個階段的整合行動就是i-Government『整合政府計畫』。
以i-Government整合政府計畫,呼應Web 2.0精神
i-Government『整合政府計畫』就是把政府真正轉型為服務業的大計劃,這個計畫包括了國民「e管家」、企業「e幫手」、國民「e公務」等新型態「服務到宅」整合服務。宋餘俠闡釋,所謂整合就是要串聯各業務主管機關本身垂直的業務,透過「e管家」網站,將各機關單位資訊橫向整合,直接把訊息服務提供給民眾,民眾不用瀏覽個別網站,一站就可得到所有需要的資料。
「政府由單向的提供資訊,到讓個別民眾滿足個別的需求,這是服務觀念的大突破,」宋餘俠說他在九月份參加一場二十七國中央政府主管會議,當時會議中各國代表熱烈的討論著 Your Government的概念,而台灣現在已經要落實i-Government藉由網路服務,讓每個國民都擁有i-Government,國民專屬的「我的e政府」。
i-Government 的i代表多種含意,其中一個i代表著interactive,強調要做到及時互動,讓民眾能表達意見,參與討論,並能集體創作。宋餘俠說,在Web 1.0 的時代,資訊是以一對多的方式傳遞,是單方向的提供,缺乏互動,也無法即時得到回應。在Web2.0的時代,人人都是資訊的提供者,每個民眾都是個發聲體,都可表達意見,接受批評,也給予回應,政府提供的e化服務,當然更要符合Web2.0的精神,把資訊權交給每個民眾,由民眾當家作主。
宋餘俠以國家政策網路智庫為例,政府要推動的草案會在這個網站公布,開放讓民眾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,也可針對草案給予批評,大家互相討論,激發出更好的想法。這就是研考會希望能進一步推動的「電子民主」,在這個「電子參與」的概念下,政府可以進行各種「電子民調」、「電子投票」,民眾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可透過電子論壇的形式,充分的討論,政府也可以藉此充分瞭解民意的走向,即時給予回應,即時整合各方意見,加以調和,調整政策。
整合單一資訊平台,一站購足,服務到宅
現階段i-Government 最要強調的則是integration整合的概念,真正做到把資訊自主權交給民眾,把政府貼心的服務送到民眾家裡。這個「一站購足,服務到宅!」的i-Government便民服務,即將因國民「e管家」上線,而逐步實現!
有了e管家,忙碌的上班族、辛苦工作的爸爸、媽媽,再也不會因為工作忙碌,忘了繳水費、電費、交通罰單,忘了驗車、繳牌照稅、燃料稅、地價稅。也不用分別到不同的政府網站,查詢各種繳費資訊,或是還得親自連結到不同的機關網站繳費。這些瑣瑣碎碎的柴米油鹽的生活雜事都可以由e管家服務平台,一指搞定。
提供民眾有效管理各項民生資訊是e管家成立的目的,e管家網站服務,將各機關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稅規費帳單、通知書及重要民生訊息例如,公路監理的驗車、交通罰單、其他需經常處理的停車費、稅規費、水費、電費、電話費、不動產地政方面等資訊,整合在個人化網頁,系統不但可以主動告知,也可以自動提醒需要繳交稅規費的訊息及期限,民眾可以選擇最適當的支付工具一次繳清各種稅規費,減少一大堆帳單忘記繳費的煩惱。
「能讓民眾真正方便使用,並且經常使用的才是好的服務,」宋餘俠再次點出電子化政府便民服務的精髓,他說,以後民眾只要上網連結到e管家的個人專屬網頁,便能一目瞭然哪些費用需要何時繳交,甚至還有個人化行事曆隨時通知繳費相關訊息。最重要的是民眾可以自己選擇自己需要的資訊,自己勾選需求的資訊項目後,才會收到由電腦系統過濾後的資訊。
應用即時通訊工具把政府衙門變成7 × 24小時全年無休的 7-Eleven,是研考會推動i-Government的目標,把年底上線的e管家服務,做到像現在最火紅的MSN即時通訊一樣受到歡迎,讓民眾一上網就習慣連結到e管家,假以時日當e管家被普遍使用時,台灣的電子化政府又將締造新的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