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 14, 2007

每個人都應享有平等的數位機會

近年來政府積極整合各界資源,全力投入進行改善數位落差,我們特別訪問行政院研考會資訊管理處處長何全德,解讀數位落差所將導致的問題,及政府如何以實際的行動,給予民眾平等的數位機會?

Q:研考會歷年來持續進行大規模的「數位落差調查報告」,由報告中,發現了哪些問題與現象?

台灣目前有一千三百萬的上網人口,但是還有一千萬人不上網;所謂的落位落差,應該要把定義的範圍擴大,不能侷限在是不是會用電腦,會上網,而是在於民眾的數位機會是不是均等。

我們關心因為年齡、性別、族群、居住地等不同,是否會減少民眾接受數位資訊的機會,影響他的競爭力。比弭平數位落差更新的想法是,應該是講求「社會包容」,就是如何透過數位科技,讓所有的國民都有均等的,接收資訊科技的機會。

所謂的數位落差,廣義的說應涵蓋數位機會是否均等,不該侷限於能不能上網,還要考慮到網站的內容是否也針對不同的族群設計,甚至每個地區的衛星電視是不是都可清楚接收?因此研考會跟教育部合作推動數位機會中心,在全省設立數位機會點,讓偏遠地區也可接收衛星電視,也能上網,得到均等的數位學習機會。

造成數位落差最大的原因,不一定只是區域,反倒是年齡,現在上網的人口大多是年輕人,很多五、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不會上網。另外弱勢的族群,包括台灣五%的身心障礙人口,他們也需要有平等的上網機會,所以研考會也積極的推廣無障礙網路空間,落實數位機會平等政策。

Q:如何好好因應數位落差?政府持續推動哪些行動,來弭平數位落差?

要縮減數位落差,需要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,在政府單位需要跨部門合作,行政院有個跨部會的小組來研擬計畫、編列預算,協調各部門運作,政府各部門都有其關心的議題,比如農委會關心農民的數位落差,協助農民用網路賣水果,經濟部積極輔導中小企業的e化等等。

除了政府跨部門的運作,也需要民間企業組織的協助,最理想的狀態是,政府先設立了數位機會中心,給與必要的教育訓練,再透過各個社區發展協會,激發居民對社區文化的關懷,結合社區熱心人士,凝聚大家的熱情,才能讓這個數位機會中心永續發展。

比如我們在雲林大鄉圖書館開電腦班,一些越南籍的新移民,學會了用電腦下載MP3聽越南歌曲;老人家也可上網看看天氣、新聞,瀏覽一些生活相關訊息。

我們發覺會不會、用不用電腦上網,比有沒有很多電腦來的重要。所以在有九百位居民社區的數位機會中心,不需用到二十部電腦,也許只要五部就夠用了。這樣可以把有限的資源分佈到更多的地區,讓更多民眾有機會到數位機會中心互動交流。

Q:台灣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島,政府如何結合企業與民間的資源,有效改善數位落差問題?

現在很多企業,像微軟、HP、中華電信,都有在推動送二手電腦到偏遠地區的公益活動,但二手電腦的維修,可能會對偏遠地區民眾造成更多問題。如果能提供台幣一萬元出頭的國民電腦,使用自由軟體,提供更多的學習教具,讓社區居民使用,這樣會更好。

除了捐贈硬體,我們更需要企業提供人力資源,投入無形的Know How,現在很多企業也推動企業志工,讓企業員工下鄉教導偏遠地區民眾或是學童如何使用電腦、如何上網。許多學校也這麼做,比如台北的北一女中也派學校裡的資優同學,到偏遠地區的部落去服務,這對協助台灣九千多個村落獲得數位學習機會的貢獻良多。

另外一個值得推動的,便是希望企業能協助非政府組織NGO及非營利組織NPO,給予人力、教育、管理經驗等協助,提升這些組織的e化能力,讓他們更有能力去協助各個地區的居民,獲得數位學習的機會。讓各地的數位機會中心,真正成為民眾樂於參與學習,可以獲得生活資訊,又兼顧娛樂功能的好場所。

沒有留言: